派的开山祖师之一,因此,他的画作中,确实有着学院派的痕迹。
同时,米雷的人物画中,有一幅幻想画非常出名,那就是《离开不列颠》。那幅画中的女子抱着死去的爱人,眼神中的空洞与绝望,与这幅画中的女孩眼神,表现形式上有着神似。
这是汪明旭认可米雷的第二个依据。
即便有这两点,卢灿依旧认为罗大伟的判断是准确的,这不是米雷的作品。
罗大伟的观点,其实被在场大多数所接受,但他同样有个问题,那就是他也不知道这幅画是出自哪位大师之手。
一时间,围绕着这幅画,大家各抒己见,议论纷纷。
卢灿的位置比较好,能正面浏览整幅画。
金黄色的光芒,照在那位成年女人身披的红色破斗篷上,高光下,变幻莫测的褶皱,被作者细心的一点点描绘出来。
这种感觉似曾相识。
卢灿敲敲脑袋,自己一定看过类似的表现形式,而且是最近看到的。
目光再度落在女人身旁的孩子身上,那眼神,也似曾相识。
不对,这幅画除了拥有英国学院派的画风之外,还融入相当程度的洛可可风格,英国洛可可肖像画风格。
提到洛可可,很自然想到法国艺术,其实,英国洛可可肖像画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注重表现人物的大胆目光,急剧转侧的身躯,探求人物不拘形式的姿势和摆法。
想到英国洛可可风格,卢灿瞬间想到熟悉感来自哪里,这幅画出自谁之手!
托马斯.庚斯博罗!英国洛可可肖像画派的创始人,曾经接受伦敦艺术画派的教育。
他的第一个师傅是法国雕刻师休伯特格拉夫洛特,这让他对法国洛可可风格有一定了解;在他三十岁的那年,再度拜师英国版画家威廉贺加斯,这让他对线条及人物神情的捕捉,达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