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性。
在今天这场赌石活动中,一般赌石师傅都不会轻易下手这里的毛料,赌性太大,一不留神就能开垮。
风险与机遇相随,莫湾基场口的黑乌沙也是赌客们的最爱,它太有赌性,很容易从场口遗漏出表现一般但内中有货的好东西。而且,黑乌沙出高翠,已是行业中的共识。
帐篷中散放着五六十块毛料,需要看的不过十来块,剩下的要么表现太差,要么太小。
七八十年代,缅甸的赌石毛料,表现要比后世强,但进入市场的毛料,同样经历了至少三重以上的筛选,所以其表现,远远不如杨天和库藏的那些。
卢灿上手的第一块毛料,有四十公斤左右,底部有裂,估计是摊主小聪明,特意将其压在下面。
将手中的矿泉水撒上一些透入裂缝,等了一分钟,卢灿用小拇指探进裂缝,没有积水,这裂缝很深,摇摇头,放弃。
淋水是赌石中经常被用到的小技巧。淋松花可以看绿,淋雾面有助于看透性,淋裂可以从水的流向判断裂缝的走向,及裂缝的深入程度,淋癣则可帮助判定其是活癣还是睡癣。
上辈子卢灿也精通淋水断石,他淋的是皮色。
淋水技巧更适合半赌料——在窗口部分滴几滴矿泉水,用手搓揉,能将被打蜡的窗口直接还原——半赌料窗口打蜡是卖家经常干的事。
第二块毛料依旧是黑乌沙,大家伙,估计有八十公斤,松花一簇簇的分布在左上方,因为皮壳较厚,手电筒打在上面根本就看不出来什么。卢灿再次在其中一处松花位置浇上点水,用手指使劲搓了搓石皮,再打手电,终于能看到点内容。
透性还不错,豆种往上,这么大料子,色带可能存在渐进式发展,那到内层出冰种和高冰的料子也有可能。如果能出二十公斤的冰种,那么这块料子可以考虑。
卢灿正准备往下看,老爷子捅了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