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在天启中期之后,皇帝见事越发明白,处理事情也越发成熟,最少在天启七年左右,大明的整体战略态式不仅没有恶化,反而有所好转,很多人的感觉就是天启如果能活到崇祯十七年,皇帝绝不大可能吊死在景山,大明也可能不会亡国,建虏也不大可能得到天下。
至于后来东林党人所谓的明实亡于万历,天启,那就是丝毫不要脸皮的造谣了。
魏忠贤站在皇帝身侧,在这种时候,他很知趣的并不说话,皇帝对他有信任,但魏忠贤知道这种信任并不能任意挥霍。
“孙先生毕竟是孙先生。”天启舒展眉宇,他刚看了一半,便是一脸笑容的对魏忠贤道:“大伴,孙先生说王在晋只逞口舌之利,其余并无真实才干,他的修筑八里铺新城之事,叫孙先生给否了。”
魏忠贤赶紧道:“孙先生就是高明,出京之前奴婢也是这般说,王在晋看似能节省国帑,其实人心不安,所耗费的更加厉害,他看不出这一点,比孙先生差远了。”
天启最为重视的就是孙承宗和魏忠贤,一内一外,被他视为朝廷的定海神针,听到魏忠贤夸孙承宗,天启也极为开心,笑了一笑,继续观看孙承宗的奏折。
“咦……”天启看了几行,脸色一变。
魏忠贤不敢出声,心里一下子七上八下。
“大伴,”天启道:“孙先生又自请巡视宣大,你怎看?”
魏忠贤道:“孙先生可是担心宣大不稳,影响辽镇?”
天启首肯道:“大伴心思动的快,朕亦是这般想的。”
主奴二人一时都沉默,孙承宗是既定的辽东经略,日后可能裁撤蓟辽总督,由经略专任辽事,天启对孙承宗的学识,人品,才干,操守,无不信任,他这个老师是天启皇帝心中最佳的稳定辽西局面,甚至收复失土的最佳经略人选,雄浑大气,资历威望权柄都足够,有孙承宗在辽东,天启感觉可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