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杂家宗师 > 第六百四十九章 众大佬齐聚名人访谈录

第六百四十九章 众大佬齐聚名人访谈录(2 / 4)

当然,为了防止新闻所涉及的官员对此心中不喜,或者朝廷敏感,这些小报都不会直接书写该官员名字职位,而是以姓氏和所在衙门大致指出该人。

有如刑部尚书曹达华,小报们如若提及到他,多以朝中曹姓大佬,或者刑部曹姓官员代替………

…………

事实上,这并不是小报独有的办法,而是整个京城报刊届人尽皆知的潜规则。

除却《杂志》等寥寥数个背景深厚的报刊之外,其余报刊发布新闻时,能不用都尽量都书写官员真名,以防落个诽谤朝臣的罪名。

以姓氏、衙门区分只是其中一个方法,除此之外,还有籍贯序齿之分,有时碰上些个性鲜明,具有显著特征,或者做了什么知名事迹的的官员,小报们也会以此来代替称呼。

如兵部一位郎中,以年青时做了一首八喜诗而闻名,于是,当小报有需要提及他时,就称呼他为八喜郎中,或者是写出八喜诗的官员代称。

再比如,有某位官员在当地籍贯很有代表性的话,也可以姓氏后面加籍贯州府代称,如张济阳,李合肥等等………

其实说起来,这就是个虚假的障眼法,蛋疼且不实用,但大环境如此,如果想平平安安的经营报社,就不得不遵守这些规则。

除非报社背后的东家是马晋,可以一定程度的无视这些限制规定。

…………

书回正文,也正是因为这些小报们的推波助澜,《杂志》下一刊的名人访谈录逐渐开始引起读者们的注意。

《杂志》自景康十九年七月初一开刊,至今已近七年,而名人访谈录这个板块,也跟着开办了近七年。

从第一刊梅方开始,每一到两刊,名人访谈录都要采访一个闻名京城的名人,甚至于后几年,随着《杂志》销量遍布天下,名人访谈录所访问的对象也开始不仅限于京城一地,而是逐渐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