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就能拿下来了。”
“能打下大同府吗?”苏辙问。
陶节夫和张叔夜互相对视了一眼,陶节夫道:“如果……如果武崇道能取下析津府,那么汇集河东、朔方、陕西之兵,进取大同是有把握的。”
他可没有武好古那么大的把握,可以用两三万精兵夺下析津府!所以一开口就要集中河东、朔方、陕西三部分的主力,起码二十几个将,其中十一个还是新府军的将。一路上稳扎稳打推过去,打下大同府还是有指望的。
“如果将朔方、陕西精兵皆用于大同,”张叔夜说,“析津府方面,可就有些不足了。”
“不也有二十几个将?”苏辙说,“另外还有五岛巡检司的水军,还不够用吗?”
“够是够了……”
武好古都没说不够,张叔夜自然也不好多说什么了。而且他也知道武好古是能“上兵伐谋”的,兵不血刃拿下析津府城都有可能。析津府城一到手,周围的汉族豪强一定望风归附。到时候武好古的可用之兵就不是两三万,而是七万八万乃至十万之众了。
相比之下,倒是陶节夫负责的河东一路无甚把握。多半得一城一地打过去!汇集精兵强将也是很有必要的!
“既然够了,那河东路就得好好打了!”苏辙抚着胡须,“可不能让武崇道居功太多……他一个武人,现在都已经过了,再立大功就不好办了。”
其实现在已经很不好了,弹劾武好古的奏章多的都已经数不清了,比弹劾高俅和童贯的奏章加一块儿都要多。
也就是赵佶和武好古关系铁,一直压着不让查,要不然武好古也别做事了,天天挨家里听参吧。
“相公,”陶节夫这时眉头一皱,“下官去河东后,应该如何行事?”
“和武崇道一样不行吗?”苏辙问。“河东军比河北军要强多了吧?整出十五六个将总是没有问题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