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放弃轻骑兵技能,同时适当进行肉搏训练,而将训练的重点放在结阵冲击上。
也就是说,要将重骑兵和轻骑兵完全分离。这样可以用比较短的时间,训练出可以一战的重骑兵——轻骑兵的本事其实比重骑兵难练,那是在马背上玩杂技啊,不是童子功是很难练出来的。而不拥有轻骑兵技能的重骑兵可就简单多了,就是骑马、列阵、夹枪冲锋这些技能。
而且技术差一点也没什么,技术好的冲得快一点,发起冲击的距离远一点。技术差的冲得慢一点,发起冲击的距离近一点。
这点差距在赵钟哥、马扩、慕容鹉还有几大假子们看来,也就是在对上精锐的时候有区别。如果打乌合之众,重骑兵只要能结阵冲锋,总归是一阵而溃!
所以武好古就决定组建一支“单纯”的重骑兵,去参加河西军的西征。
得让他们打出点威风,要不然赵乾顺这厮没准又得做贼。
再者,大教化团还得教化西域,说不定还得去教化阿三。所以必须得有负责教化的大儒,而且也不需要把云台学宫的课程带去西域。
并不是为了保密,而是成本太高了!
六门基础学科,十几个专业学科,而且还要理论结合实践——不能只呆在课堂上啃书本,得进行各种实验和实践。所以培养一个学宫生员的成本,远远高于一个传统的儒家生员。如果再要算上之前的六艺书院(相当于中学)和新式蒙学(相当于小学),武好古整出来的根本就是加强版的贵族精英教育。
一个生员从蒙学到学宫生员毕业,怎么都得花掉两三千缗!也就是开在大商市和开封府这种地方,别处根本没有人能承担。
所以这样的教育在河西、安西这种贫瘠之地,根本是无法开展的。
毕竟贵族精英教育的高成本,还是得受教育者自家承担的。要不然将来一年几千上万的“大学生”,还不得把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