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新兵,已经换了崭新的麻布战袄,又套上沉重的纸甲和藤帽子,手上持着木棍、木盾、弓箭等武器。数万人分成几个大阵,整齐站在统万城外的校场上,面前都是戎服整齐,腰悬利剑的军官,居然有了一种精锐的气度。
这些新兵,都是从陕西、河东、河南(府)等地征来的府兵中选出来的精壮,总数有个三万多人!
可真是不少了!要收拾那么多新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在高俅也学到了武好古的办法,也从御前骑士中选出了一批兵学司出身的,组成了自己的军事机宜指挥,还让自己的心腹杨可弼去主管这个军事机宜指挥。
这个军事机宜指挥中的不少机宜,本来就参与了上一届战斗府兵的训练,有了不少经验。在这个基础上,又制定了更加合理的编制和训练方法。
在编制方面,把原来的“直”、“指挥”、“都”、“十将”等四级,改为了“将”、“部”、“营”、“队”、“火”、“什”等六级。
而且还采取了“三三编制”(这是武好古提出的)的办法,也就是一将下辖三部,一部下辖三营,一营下辖三队,一队下辖三火,一火下辖三什,一什则有十名左右的战兵。
也就是说,一火大约拥有30名战兵,一队大约拥有90名战兵,一营拥有270名战兵,一部有810名战兵,一将拥有2430名战兵——这仅仅是一线战斗兵的数目,还没有包括各级辅兵和指挥官的护兵、传令兵。
其中一什的什长由府兵马兵(在军事机宜指挥的设计中,马兵只是一种级别,高于上兵)担任,而火长、队副和队正三级至少都是杂品武臣,从营准备将往上都是拥有官身的武官。
另外,从队一级编制开始,都会配置数量不等的辅兵、护兵、传令兵。这些兵力都会有各级的副职,也就是队副、准备副、部副、副将直接指挥。
部、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