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了基层红警士兵作战指挥能力和谋略水平。
复杂的电磁环境、未知条件下的情况设置、完全陌生的作战地域、模拟专业先进的武器装备,让这次演习充满了挑战。
作为红警兵团第一支以师级建制成立起来的合成化部队,第一重装师一直都被李岚寄予了厚望,是建立第二支、第三支类似部队的标杆,也为今后建立轻型步兵单位提供了数据方面的借鉴。兵种的配合与演练,发现错误立即改正,将编制调整到最合理的状态。
经过了二十个月的发展,陆军是兵力已经从原本的近四万,增加到了六万人。四支独立的旅级部队,占据了部队总数的一半,而第一重装师的兵力就达到了一万七千多人,剩余的一万三千多人,除了总共后勤部的四千来人(动员兵),剩余的都是导弹部队、气象保障、综合信息对抗、陆军雷达……等部队。
基地的总兵力早已经往十万靠拢,基地的每个兵种都有各自的作用,从最基础的动员兵到海豹突击队,是一支多兵种合成的部队。就连工程师,也全都配发到基础保障部队,同样配发了武器。搜寻的军犬,也算在编制之中。为了发挥战场全面的侦查工作,李岚还特地给每一个野战连队,配发了10-16条军犬。也配备的独立的六人狙击小队,每个小队三个两人的狙击小组,一个小队共三把狙击步枪。
这场实兵演习,就是为了视察各个兵种间的战术协同,演习也会整整持续三天的时间。
在演习现场,一个个只有相当于连、排规模的作战群活跃在战场的各个角落。虽然战斗力编成规模不大,兵种结构却五脏俱全。除了步兵、炮兵、装甲兵,还有特种兵、防空兵、防化兵……等。在某山谷,一个作战群独立完成的一次围歼战,指挥员灵活应用手中的各种作战力量,扬长避短,攻“敌”不备。在短短30分钟战斗中,一个小型作战群打了一场立体围歼战,使“敌”一个营遭到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