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地说,大湖路人口高达一千五百多万,如果真的要扩军,至少能够迅速组织起一支四十万人的军队,但是这二十多年来,不管南方军区的形势如何紧张,大湖路的总兵力都只有二十万不到,究其根本,还是要追溯到欧阳靖忠刚刚到大湖路任职的时候。
神宗皇帝刚刚即位,当时金花三越以为有机可乘,便率领大军突然强度西江进攻大湖路地区。当时大湖路的太守和南方军区的总指挥使都是不战而逃,数十名地方官员和军方将领居然在金花三越的强大攻势之下举手投降。朝廷方面当时也挪不出手来,结果欧阳靖忠当时刚刚任命为南方军团的军团长,面对如此情况,欧阳靖忠以强势手段稳住了大湖路摇摇欲坠的形势,然后将自己的亲信将领安插到南方军区之中,强行接管了整个军区的军事力量,并且在大湖路士绅之中选拔贤能为地方官员。在他一系列的手段之下,总算是稳定了大湖路的形势,最终将金花三越逼回西江南岸。
战事结束之后,欧阳靖忠自然是要向朝廷为这些立功的士绅将士请功,而上一任的大湖路太守和南方军区总指挥也确实太不得民心,在大湖路军政两方的推动之下,一封万民书也同时递到了神宗皇帝的面前,恳请朝廷任命欧阳靖忠为南方军区总指挥使和大湖路太守。神宗皇帝当然是勃然大怒,不过这时候的大湖路军政两方的重要部门基本上都是被欧阳靖忠的亲信部下占据,为了不让刚刚平息下来的大湖路再次动荡,神宗皇帝忍气吞声的答应了大湖路军民的要求。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欧阳靖忠和朝廷之间已经埋下了一根刺。
老实说,欧阳靖忠从来没过拥兵自重割据称雄的想法,在知道事情的原委之后,欧阳靖忠主动上表请辞,神宗皇帝不许之后,欧阳靖忠又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全部迁居到了天都圣京,自己则是孤零零的一个人留在大湖路。朝廷方面虽然因此对欧阳靖忠稍微安了些心,但是对南方军区的限制一直没有停歇过。最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