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东北三国的五十多万大军,即使他们整整征战了一天一夜,但是他们的脊梁一直没有弯曲。除非是战死沙场,否则他们绝对不会倒下。而现在的场面和当年的壶口会战比起来,未免太小儿科了一点。虽然这些士兵绝大部分都没有参加过当年的壶口会战,但是沉淀在他们骨子里的骄傲并没有因为战场上的不利而消磨,况且领兵的还是河套五大战将之中的奉敬和信刻。
如此情况下,奉敬和信刻合兵一处,耶律迟显既然已经准备将他们吃掉,那么继续分兵就是自找死路。这支河套骑兵的战斗力比起他们一手带出来的河套精骑,差了不是一个级数。空有一腔热血,却没有与之相符的战斗力和协调能力,那么在战场上只能是送死。如果这是他们原有的部下,那么他们完全可以将大军以千骑为作战单位让他们自由发挥。可是现在,如果没有了优秀的将领审时度势的统帅,那么他们将完全不是曼丹大军的对手。
合兵一处虽然使得耶律迟显有了足够的兵力和精力来应对河套骑兵的袭击,不过这也增强了河套大军的突击能力和机动性。而且在奉敬和信刻的率领之下,河套骑兵的伤亡也有所降低。两人虽然很想将这支骑兵早一点锻炼出来,不过他们更希望的是能够循序渐进,而不是一场血战就让他们成熟,那样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就像是当年的壶口会战,能够幸存下来的河套士兵都成为了后来河套大军之中的精锐。不过那一战给河套留下的伤痛实在是太深了,半数将士战死沙场,迄今为止才将他们的忠骨运回河套。奉敬是希望这三万骑兵成为日后河套征战天下的精锐,但就在他们狙击曼丹骑兵的两个小时里,河套骑兵虽然斩杀曼丹士兵超过八千,而自己已经损失了超过五千人。如果在这么下去,真的要将耶律迟显如同天意所说的那样拖延三个小时,这三万骑兵还能不能剩下一半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纯粹骑兵的机动性毕竟是强于曼丹的步骑混合。而奉敬和信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