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了点儿,不好意思,求票票支持!
……………………………………
共和2781年(西元1940年)6月23日,傍晚,当地时间20:00。埃塞俄比亚,伯科吉。
此时,正是残阳如血之时。两支钢铁雄师正在广阔的东非原野上激战着。炮弹、子弹如雨点般的在空中交织,火箭弹和导弹拖着长长的尾焰向对方飞驰而去,火光、硝烟和爆炸遍及着整个战场。在夕阳的余晖映衬下,更有一种血肉修罗场的感觉。
不时有战车被击中,随后他们或者发出惊天动地的爆炸,变成一堆谁也认不出的垃圾。要么产生剧烈的燃烧,整个战车冒出熊熊烈火,变成一团燃烧的火炬。还有些外面看起来显得很完整,但却趴在原地一动不动,一些鲜血从车底或其他缝隙里流出。
不过,仔细看起来这场军级规模的装甲会战却显得不是那么热血沸腾,那么激情澎湃。因为这是一场一边倒的战斗,数量多的东非(德国)一方却正在被数量少的中国一方压着打,显得毫无还手之力。
而大占上风的中国战车群也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富有创意的战术,他们就是那么简单的平推了过去。瞄准、装弹、射击、前进……然后不断重复这一流程,就好像一群流水线上的工人在制造产品,或者像是一群现代化农场的农民在用机器收割庄稼。
这就是典型的工业化战争,和那些文人笔下的战争场面完全是两回事,不需要什么高明的奇谋妙计,也不需要什么精彩的临场表现,就是这样简单的一线平推。每一个士兵,每一个作战单位,都是整个战争机器上的一个零件,有的只是机械钟表般的精确配合。
大道至简,返璞归真。
也只有当国力和技术超越对手到一定程度后,才能表现出来这样看似简单,毫无技术含量的战争场景。这就是国力的绝对碾压,科技实力的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