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位面的依阿华级变化太大了,首先就是主炮也换成了十八英寸口径,最大的变化还是在于它的舰体。因为本位面的巴拿马运河船闸在一战期间被扩建加宽了,从以前的33。53米宽、12。55米深,扩大到了72米宽,24米深。所以美国就不用因为巴拿马运河的宽度和深度头疼了,他们本位面的依阿华级也就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因此依阿华级原始型的排水量就涨到了6万3千吨,舰体宽度放大到了39米,和大和级差不多。
本位面的依阿华级也是一波三折,它原本是一战后期设计的,用于对抗德国的俾斯麦级,后来因为战争提前结束,又加上西班牙流感肆虐,建造就暂停了。等到西班牙流感过去,海军假日又开始了,于是刚刚铺好龙骨的四艘依阿华级就被拆除。
后来1936年卖给苏联的两艘,就是依阿华级的改进版。美国一边赚到钱了,一边也趁机积累了经验,等到1935年海军假日快要结束的时候,因为德奥合并造成的吨位争议,再加上苏联那四艘超级战列舰的刺激,使得各国都不想继续华盛顿条约。于是美国佬就趁这个机会耍了个花招。他们在1936年6月宣称要上马四艘条约型战列舰,用于取代舰龄超过18年的四艘加利福利亚级老式超无畏舰,实际上却是进行了再次设计的新依阿华级。
等到1937年1月1日,海军假日正式结束,英国因为担心西班牙内战会引发世界大战,就掀起了造舰竞赛,以吸引各大列强注意力。各国在氪金大建,扬基佬就马上就原形毕露,宣布了自己大建的新依阿华级。
也就是说,其实现在的依阿华级从首次设计到完工,中间足足折腾了23年,期间图纸大改了两次,可谓是建造周期最长的军舰了。但是这么久的时间也不是白费的,他们有着充分的时间来完善自己的设计,加上苏联自愿来当小白鼠,给美国练手,这一级战列舰的设计是非常成熟,几乎没有什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