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比较少的几个重力实验室。当然,旋转速度经过调整,并不是全重力,而是仅仅只有百分之一到十分之一重力,0。01~0。1G的程度。这个实验室的重力是可以很容易调整的,只要调整转速就行了。轨道晶圆实验室的工程师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进行长晶实验。
而他们最后得到的结果极为惊人,那是大大小小不同的硅晶棒,其中最大的为直径两米,长十二米,重达八十八吨的巨大硅晶棒。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大的,只是设备没那么大。这些硅晶棒除了少数送往成品实验室外,其余被小心封装好之后,装入回返货车送回地面的实验室进行切割。当这批硅晶棒在地面一露面,所有人眼睛都直了。众人都被这些个巨大的怪物雷到半响无语。
地面的晶圆实验室很快地切割分析了这一批硅晶棒,结果发现,这批硅晶棒切出来的大部分都是高品质的磊晶圆,生产晶圆比例很少,而瑕疵品的测试晶圆几乎找不到。再分析过轨道晶圆实验室最后总结出来的流程与损耗后得出了结论。至少在硅晶提纯与长晶方面,轨道晶圆实验室的产品良品率比地面实验室高十倍,成本则只有五分之一,因此效率是五十倍,再考虑低重力环境下四至五倍左右的生产速度,晶圆实验室很快就得出了与光纤实验室相同的结论:应尽快于轨道上建设轨道晶圆厂。而这时搞成品生产的那帮家伙也跳了出来说,轨道的环境使得集成电路和光伏电板的成本可以降低一半,良品率则增为原本的两倍,总之同样要求尽速将地面工厂迁往轨道上。
当然,文德嗣也很想,但问题是工厂不是说迁就迁的。迁厂本身还算快的,在地面把工厂设备安排封装到货仓中,再打上轨道去就好了。问题是工厂一打上去,接下来就要往上运送材料,并把成品运回地面来。但是现在的通天桥的电力却是大大不足的,一天只够跑六趟。
天宫一号的测试基地运转半年后,再顽固的人也承认,必须加大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