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货车运回地面,同样销售给军工产业。而其余三成则留作轨道建构物的建造。这泡沫钢正是宇宙飞船与空间站的绝佳建造材料。
然后就是各种特殊合金的冶炼工厂,也被陆续发射了上去。在无重力的条件下,即使是比重差别很大的两种金属,也能实现完美的混合,这就使得太空冶炼厂可以冶炼出很多地球上无法生产的合金,比如说铝和钨的合金。还有目前在军工项目中大量使用的铁铝合金,这东西在地球上生产一直是个大问题,成品率不能让文德嗣满意。
但是在太空冶炼也完全不同了,想不成功都难。何况还可以做成更轻的泡沫化铁铝合金,这更是不得了的东西。用重量比水还轻,强度比钢还高的铁铝合金制作的飞机,想想都觉得酸爽。
接着是光纤,自从1913年中国做出了各种激光后,文德嗣便组织人员开始研究光纤的生产,但是直到到30年代,花了整整二十几年的时间,成果却很有限。不是说这时作不出光纤,而是以此时的工艺技术,生产光纤的成本高到让文德嗣无法接受。
光纤的基本材料就是玻璃纤维,这是一种很细的玻璃丝,直径为几十微米。但是因为太细,在生产的时候非常容易断裂,因为一旦长度达到一个门槛,没等到液态的玻璃丝凝固,就会由于受到重力而被拉成小段,而这严重限制了光纤的长度。
一般来说,越细的光纤则效率越高,通讯频宽越大。但是越细的光纤也就越容易受重力影响,长度就必须做的越短。即使在原时空的21世纪初,15微米的光纤长度顶多十几米,而50微米光纤顶多作到百多米长度。只有大于100或200微米的较粗光纤才能在冷却时耐得住线材本身的重量,可以做到几百上千米。而这还是经过近三十年研发的成果,在此之前光纤只能做的很短,因此长程的光纤骨干中间需装上大量中继器,造成其价格居高不下。
而在本位面的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