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轰……轰轰轰……”
5点42分,日本舰队终于发起第一轮齐射。很遗憾的是,这次齐射全部落空,最近的一颗落点距离中国军舰都有一千八百多米,完全不构成威胁。
在弹道雷达和电子计算机出现之前,虽然很多战列舰主炮都号称能做到每分钟N发的射速,但这个只是理论数据,水分极大。在实战中,能做到二三分钟一发的射速,就算是训练有素了。这倒不是说它们打不出这种射速,只是要达到理论射速,就无法保证命中率。
因为当时的炮战距离通常都在十公里以上,光是炮弹在空中飞行的时间就需要几十秒,没有弹道雷达的话,看不到炮弹落点就无法计算弹道,修正射击参数。而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依靠人力计算这一大堆数据是非常麻烦的。
同时因为要赶时间,这种计算就不可能很精确,只能靠一轮一轮的进行不断修正,所以在当时的海战里,前几轮齐射基本上都是在修正设计参数。想要在前几轮齐射就击中对手,那只能看脸了。日本军舰也不例外,他们同样只能打出这种射速。
但中国舰队能在第二轮齐射就击中目标,却并不是靠人品,而是依靠雷达、计算机这些先进的火控系统。可以说要不是现在天气恶劣,第一轮齐射就能命中目标。
也正是因为有弹道雷达和计算机的支持,当炮弹还在空中飞行的时候,中国战舰上的火控操作员就已经得出了下一轮设计的修正数据了。所以只要是交战距离在十公里以上,中国战舰的主炮射速完全取决于再次装填的速度,完全可以达到理论射速。
在日本的第一轮齐射还在空中飞行的时候,中国舰队已经打出了第三轮齐射。
“轰……轰……轰……”这一轮又有三发炮弹命中,肥前、丹后、石见三艘目标舰各自挨了一发。
前面就被炸得浓烟滚滚的肥前号雪上加霜,被共工号发射的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