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旧书大亨 > 第二百五十五章.嘲讽

第二百五十五章.嘲讽(3 / 4)

很满意,“三样分别是元代的玉牌,明代的玉制印章和民国24k金的西洋表。”

……

相比鉴宝现场的庄严肃穆,充满学术性质,在后台持宝区域,等候着鉴宝的人群却是热热闹闹。只见一大帮老百姓们各自抱着自己的“宝贝疙瘩”,喜气洋洋,又心怀忐忑。

实际上,自从这场活动开始,就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老百姓们纷纷携“宝”而来,早早的领取号牌,充满期待地排队等候。仔细一看,这些持宝人手中所拿物品,外观极为普通,报纸包裹的字画卷,毛毯包裹的器皿,甚至有用布袋装来的大件……个个深藏不露,唯有从携宝者紧张期待的神情中,透出鉴宝开始前特别的气场。

说起自己手中的“宝贝”,每位藏家都是自信满满,有长辈家传的、有朋友交换的、有市场上购买的……每件“宝贝”都有自己背后的故事,而对于这些“宝贝”的真实“身份”都有待现场的文物鉴定专家们一一揭开。

按照节目编导苏雪的安排,电视台的记者在幕后现场对这些人做了一些初步采访。

首先采访了一位来自三门峡的王先生,王先生是一位资深藏友。昨天早上8点,他带了几位朋友,早早地等在了持宝大厅里。

王先生小心翼翼地捧着两个袋子,“这里面装着十几年来我淘换来的宝贝,花销可不少,几百万元呢。”

他带来的几件藏品里,让他最得意的,是一只雕刻精美的玉器和一只据说是战国时期的方鼎。

对这两件藏品,王先生显得颇为珍视,拒绝了旁边藏友想要一睹风采的要求,“这个还是留给专家评鉴,就不露宝了。”

“老早听说,今天来现场的是省内的专家,正好可以替我的收藏把把关。”王先生有些跃跃欲试。

像王先生这样积极的藏友,现场还有不少,那名采访记者就又采访了另外一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