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刘辩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是针对武当书院,以青年俊杰,会青年俊杰。
说实话这个时候的建安七子,除了孔融,陈琳之外,其他人名气虽大,却不如老一辈的,莫说蔡邕,卢植,郑玄这些经学大师了。就是荀彧,陈群也比不上,因为他们还年轻,但在年轻人中,这些人的名气是最大的。
荆州,冀州,颍川中年一辈的名士为什么没有来?来的全部都是一群年轻人?其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不让刘辩这边以大欺小。而刘辩这边呢,年轻的有才气的俊杰并不多,要么是封疆大吏,要么镇守一方,拿不出来。
“这些人大多是年轻人,摆明了就是要武当书院颜面扫地,我朝廷若是派人,也当派年轻人,四十岁以上者莫议”刘辩又将出战的提高了一个门槛。
“孟德倒是做的一手好诗赋,只是如今已经四十有二了吧?倒是可惜了!”卢植抚须说道。
蔡邕也道:“当年在并州时,我见过范仲淹,文采斐然便是我都要逊色三分。只可惜在幽州赶不过来。”
“虞允文才华也够,可惜在青州!”
“……”
众臣说了半天,却尽是曹操,范仲淹,虞允文,狄仁杰,庞籍这种封疆大吏。刘辩自然知道凭这些人对付青年的建安七子绰绰有余,但这些人要么赶不过来,要么有重要任务在身,说他们根本不现实。
“封疆要员,镇守边关不可轻动!”卢植摇了摇头,先刘辩一步否决了众臣的提议。
众臣只有将目光放在朝堂上,是荀攸,荀彧,田丰,郭嘉这些人?但这些人是实干派,若说文学,还真不是他们擅长的。
一个大臣试探性的看向荀彧道:“荀尚书为时常为陛下撰写檄文,当可担此大任了吧。”
“文若替朕撰写的是经国大事,治政方略,使他与名士斗笔,乃大材小用耳!”不等荀彧说话,刘辩提前高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