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京畿。比如吴三桂,曾是前明的叛军,这样的人,也可以再次叛我大清。”
玉儿颔首:“但朝堂之上,诸多前明汉臣,范先生也是,所以你心里头明白就好,不要宣之于口。切记,不等他们做出叛君窃国之事,千万不要轻易发难。”
元曦在一旁道:“额娘,您对他说这么多,他能听懂吗?”
玄烨却回答母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听不懂的话,多听几遍,儿臣就懂了。”
玉儿嗔道:“向你额娘显摆呐,玄烨,皇祖母的话,还没说完。”
玄烨立刻又严肃起来,认真地看着祖母。
玉儿道:“天下之事,永远也做不完,逆臣贼子,永远也杀不完,事情要一件一件来做,别急于求成。十年后,你正年轻,血气方刚,愿你做任何事,都能三思而后行,于国于家皆如是。”
玄烨连连点头:“皇祖母,我都记下了。”
玉儿道:“你真的记下了?皇祖母要你学会装愚,把什么都放在心里,你还记得吗?”
玄烨说:“记着呀。”
玉儿反问:“那你还到处问人郑成功的事?”
玄烨一本正经地说:“皇祖母,那都是我听来的,我在其他人面前,从来不主动问,也不让他们知道我听见了。不信,您问大李子去。”
玉儿乐了:“真的?那再好不过,皇祖母当然相信你,难道我不信自己的孙儿,信外人?”
玄烨笑眯眯地说:“皇祖母,您放心,我聪明着呢。”
这语气神态,像极了早年的元曦,她总是乐呵呵地对人说:“我好着呢。”
虽然岁月抹去了她的棱角和光芒,可浸透在骨子里的性情,到底遗传给玄烨了,玉儿在玄烨走后,对元曦道:“你是大清的功臣啊。”
元曦摇头,垂眸道:“是您用心栽培,不然玄烨在我身边,也不过是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