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那些当代大儒们做他的老师,亲自给他讲解呢。
再兼之,自武德字典和贞观词典出现之后,现在人读书起来,要容易的多,有的时候自学也是一种途径,而不会只读书而不知甚解了。
对于不少考生来说,李家的这个帖经考试非常难,许多题目他们都不会。毕竟来参加李家考试的,都是那些想去赵国公领的读书人,而愿意离开中原去边疆的,基本上都很少有那些名门大族的子弟,多是些寒门庶子,或者是一些出身不好,什么奸生子婢生子或者犯官之后这些。
许多人的文采,也就是粗通些文墨,能写写算算。真正说有大才的,还是极少的。
不少人看着这些题目,都有些难倒了。
不过这些题目没有难倒太子承干。
他倒觉得这些题目出的很有意思,各个经典都囊括到了,尤其难得的还是出的这些题,都是各经典的要义之处。
他拿着试卷也不急着做,继续又看了几遍。
然后放下卷子,闭上眼睛,开始沉思。
大约半盏茶的时间过后,承干睁开眼睛,然后脸上带着微笑,开始往砚台里倒水,再拿起墨条开始慢慢研磨。
墨磨得浓黑发亮,他拿起一支泡好的毛笔,蘸墨,开始答题。
帖经最简单,只要是读过出的题,那么填空真不是什么难题。
一道道题答下来,一气呵成。
等到最后一题答完,承干发现,总共一百道题,自己只用了不到小半个时辰。再前后检查一遍,确认无误之后,承干扳动了自己面前的一个扳手。
这是一个小机关,扳动之后,他号房窗口就会举起一个牌子。
考场的人员看到牌子,就过来收卷。
因为今天太子在场中,因此大管家和其它诸位管事,都亲自赶了过来。整个考场里,只有大管事和那位考场管事知道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