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上也是关中平原地区,亩均收是在一石以上的,但两年可三收,而且种的也不全是粟还有麦等价格稍高些的粮食。折算下来,张超等于把原来的地主佃户七三分成,变成了地主佃户三七分成。
现在张超打算跟佃农们签契约,不管他们种什么,也不管他们一年几种,都统统亩收五斗粟子。
“五斗粟还包借他们牛耕地。”
这可是一大福利了,佃官田租官牛,还得亩加一两成租,而张超打算以后自己买些牛,平时就让佃户们轮流放养,到了需要耕种时则轮流使用。购牛钱不要他们出一分,耕种用牛也不需要他们再出牛租。
当然,这会让张超前期多投入些,但张超算过了,其实不亏本。毕竟牛养的好,养母牛,那么平均一牛可生一头牛犊子,牛犊子若是养上一年,那就算是头小牛,可以开始驯练耕田了,卖出去,能值不少钱呢,尤其是现在在缺牛的时候。
张超前期投入点买牛本钱,然后都不用自己养,每年这小牛犊子钱也是一笔不小的回报。张超养牛能赚钱,还能赚个人人称赞的好名声。佃户们不用再花钱租牛,只需花点时间喂养下牛,很划算。
当然,若是有旱劳霜冻等灾害,也是跟着朝廷的制度走的。朝廷有法律,若遇灾,收成受损,那么就根据灾情受损严重,减征租庸,具体的减多少都有详细规定。因此张超也照用,万一有灾有害的,到时受损几成,就按比例减租就是。
张超可不打算当个没良心的黑地主。
亩收租五斗粟,张家五百多亩地呢,一年也能收两百多石粮了。
反正张家收的租就是纯收益了,也不用再向朝廷纳课缴税。
“爹,你现在就跟乡亲们宣布一下吧。”张超没自己去出这个风头,而是让老爹来宣布,毕竟老爹才是张家一家之主。
果然,等张老爹对着赵庄的男人们宣布新租额后,赵庄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