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鉴宝大师 > 第八百三十六章 佛骨舍利

第八百三十六章 佛骨舍利(1 / 5)

藤田又进去了几分钟,出来的时候,手上抱着两个精致的木盒,显示着其中的藏品可能很是不一般。

“嗯,这两件都是铜佛,不过一件精致一些,另一件则比较另类,就看您喜欢哪件了。”

李逸点点头,先打开了上边的那个木盒。

这是一件带有铭款的铜鎏金释迦摩尼坐像,造型逼真,衣饰华丽,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整件佛像竟没有一处损坏,就连鎏金脱落的都很少,看起来金光灿灿,很是辉煌大气!

“永乐年间的铜鎏金坐佛,品相还保存的如此之好,这件恐怕是要值点钱了......”

目前佛像拍卖市场的记录,是一尊噶玛噶举创派祖师,一世噶玛巴都松钦巴的铜造像,应该是元朝时的作品,价值超过四亿软妹币。然后接下来就是一尊永乐款的铜鎏金坐佛,价值2.36亿,很巧也是释迦摩尼像。

至于上千万的铜佛那就多了,永乐款的,像是这么精致的,如果个头再大点,很可能轻松破亿!

这一件想必是那件比较精致的,想起藤田说另一件比较另类,李逸略略有些期待,难道,也是像一世噶玛巴都松钦巴的造像那样,是密宗的?

打开盒子,拿出佛像,李逸一下子愣住了,这件......这件哪是什么佛像啊,这件分明是一件道家的神将造像,嗯,这个造型的话,应该是水神将!

道教最初是不供奉神像的,仅有神位或壁画。其供奉神像大约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代。保存至今的魏晋至隋代的早期道教造像约有数十尊,以石刻像为主,此时道教造像在技巧和风格上均受到佛教造像的很大影响。

到了宋元时代,道教造像艺术已达到了十分高超的水平,不但造型在佛造像之外,另外走出了一套自己的体系,而且无论是艺术表现手法还是工艺技巧,都对华夏的雕塑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及至明清,道教造像艺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