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感觉了。
“各位,我在想,《百家姓》这样的作品是用来做什么的?”
已经有一些朋友,以及不少家长不时讨论起来。
“启蒙呀,没看黄教授最近推出了蒙学,《声律启蒙》就是蒙学中的一部,而《百家姓》也是一样。”
“不对呀。”
有家长摇头说道。
“怎么不对?”
“你看,《声律启蒙》我读过,我也让我的小孩读过。我感觉《声律启蒙》就编得非常好,这种好不仅体现在格式上。这种好,还包含很多的哲理,更能教会小孩子写作。可是,这个《百家姓》虽然格律看起来也不错,也挺朗朗顺口的,但看起来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呀?难道,这个《百家姓》就是让我们了解中国有这么多姓吗?”
“这个?”
这一说。其他的一些朋友,家长,这时候也小小的有了一丝疑惑。
“说的也是,相比起《声律启蒙》,《百家姓》实在是没有太多的内涵。”
“所以嘛,我才会说,这个《百家姓》有什么作用?”
不少家长有些失望。
其实,如果是第一部先开始写《百家姓》,再写《声律启蒙》的话。恐怕,不少家长就不会失望了。毕竟《百家姓》虽然并没有多少内涵,但他的形势却是很新颖,而且也有一定的传播知识的作用。最起码,能让一众学子认识中国有多少姓氏,这也是好的。可是,在看了比较牛叉的《声律启蒙》之后再看《百家姓》,人们不免会产生比较。而这一比较,自然是声律启蒙的价值高于百家姓。
“情况有些不对呀。”
一些学子家长仍是不解。
“怎么不对?”
“黄教授在新闻联播的时候,他不是说《百家姓》会比《声律启蒙》厉害一些吗?但现在来看,好像这个厉害没有体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