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林二爷领了出来,细细地讲了老国公一生戎马,最后战死沙场的事儿。又言林国公出于对儿子的疼爱,才让林二爷从文的。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蒋嬷嬷嬷到现在还记得,林老夫人劝勉林二爷知学上进的话。林老夫人还亲自找了当时灵山书院的院长,当世的大儒董鹏承。
董大儒可不轻易收徒,要不是林老夫人长公主的面子,二爷连面都见不着,也是林二爷争气,董大儒一番考校之后,欣然收他为学生。
要知道,董大儒亲自收的学生,当世两只手都数的过来。林二爷也争气,未到弱冠就摘得探花。
多少人到现在还记得,当年“玉面探花”打马游街的风姿。林二爷成亲,京城一众少女也知揉了多少帕子,碎了多少心。
府里人都道林老夫人和薛夫人都不喜李氏,就蒋嬷嬷看,其实林老夫人对李氏并无恶感,毕竟那些都是老一辈恩怨,林二爷和李氏的婚事,还是林老夫人最后定下的。
要说这李氏也是命好,几年未孕,林二爷也一直守着。这生了个小娘子,又跟老国公一个生辰,更兼还是这么伶俐可人。这幸亏是没见面,要是归了京,入了老夫人的眼。可就把这府里的一众人都比下去了!林二奶奶真是好福气,就说二爷对她这情分,京里那真是独一份的!
“哈哈,你看这小丫头,吃了茱萸的亏,尽跟茱萸较上劲了,也不怕辣,今儿个,咱们也吃锅子放茱萸!”林老人笑着跟蒋嬷嬷道。
“那老奴也沾沾您和暖暖小姐的福气,也吃吃这种茱萸锅子”蒋嬷嬷凑趣着。
“准了!”林老夫人大笑。
“这个小丫头倒也有趣,说是不喜人口水,故而只要锅子里的红白汤,将食物放入,再蘸食,嗯,颇有意思,还将这锅子取名鸳鸯。”
林老夫人拿着信笺看个看,“你当为啥取名鸳鸯?”林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