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她也要来跟赵晤谈一谈丹书铁券的事,总要进京一趟。
“明日朕就派工部尚书去润州,看看新稻种的收割情况。”赵晤又道。
“是。”齐伯昆道。
想了想,他问道:“陆九渊他们什么时候去日苯?”
“据鸿胪寺官员来报,说渡边大师的身体还未好,所以继续往后推。”赵晤道。
本来陆九渊等人打算四五月份气候最好的时候前往日苯的,但临启程前,渡边山野却一下病倒了,休养了一个来月才悄见起色,所以行程就耽搁下来了。
齐伯昆又跟赵晤商议了一些事,这才退了出去。
润州,宋庄头等人看着被沉甸甸的稻穗,一个个欣喜若狂。
不用称量,凭眼睛所见,他们就知道这一季的稻子绝对比去年晚稻的产量还要高。至于有多少,那还得收割的时候称重才知晓。
近来一段时间,杜锦宁再不像以前那般呆在庄子上了,而是在在城里忙其他事。
宋庄头跟有经验的几个老农商量了一阵后,便骑了驴子,去了城中寻杜锦宁:“东家,稻谷可以收割了。咱们什么时候开镰?”
“要等京中来人。”杜锦宁道,“我已写了奏折送去京城了,最多一两日便有人来。你们先准备好。”
“好嘞。”宋庄头咧开嘴笑,“东家您真是厉害,研究出来的这新稻种,没准能亩产五石。”
杜锦宁笑道:“希望如此。”
“要不我们交五成租子吧?”宋庄头又道。
像这样的产量,而且一年两季,杜锦宁也才收两成租子,这让宋庄头心里不安。
杜锦宁研究出新稻种,就是整个大宋的庄农人家的大恩人。宋庄头觉得,不说交五成租子,便是交八成,他们也心甘情愿。
就算交八成,他们的收获也比以前要强。
“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