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七百五十八章 各处在行动(二合一)

第七百五十八章 各处在行动(二合一)(4 / 7)

不亚于当初听到赵晤说要将杜锦宁的外放的消息。

“确实如此。”吴尚书道,“杜大人对于这些,做了非常严谨的试验。同样相临的田地,一块养鱼,一块不养鱼。这两块田地的稻谷是我亲自看着收割并称重的,相差大概有一成多。也就是说,稻田养鱼不光能有鱼类的收获,还能增加一成的粮食产量。”

“不管怎么说,如果晚稻也有收成,这两季的粮食产量加起来,大大地超过一季稻,对于这一点,大家没有异议吧?”吴尚书问道。

“没有异议。”大家都纷纷道。

事实胜于雄辩。现在事实就摆在眼前,还是金公公和吴尚书亲眼去看的,没人会在这种事上跳出来否认。

“所以,臣以为,杜大人所做的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吴尚书看向了赵晤。

他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就是要为杜锦宁请功。作为工部尚书,有人凭一已之力提高了粮食产量,吴尚书觉得无论如何都要好好地奖励的,以激励她继续为大宋努力。

赵晤正要说话,就看到齐伯昆出列:“皇上,臣有话说。”

“齐爱卿,请讲。”

“晚稻还未有收获,臣以为,现在嘉奖杜锦宁为时尚早。不如等晚稻也有了收获,再一起嘉奖。”齐伯昆道。

听了这话,大臣们都十分诧异。谁不知道杜锦宁是齐伯昆的老乡,刚才他站出来,大家都以为齐伯昆是来给杜锦宁请功的呢。

赵晤点头道:“准奏。”

齐伯昆的提议,正合他意;他也明白齐伯昆的意思。

杜锦宁的功劳很大,但成效还不是特别显著。而且杜锦宁才当官一年不到,润州的事还没做完。这时候升她的官,不合适;可不升官只奖赏些金银绸缎,意义又不大,也把这份利在千秋的功劳给看轻了。

把这些功劳攒起来,在杜锦宁任满三年后提升到五品甚至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