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试第一二场跟县试一样,规定不点烛,也就是天黑了就交卷,不发蜡烛。杜锦宁和黄澄明呆在祁府时,府试第一场顺利地结束了。
回到府里,周东平吃饭洗浴。在这当口,他的师爷和门人便开始做试卷筛选,脏污卷、犯忌卷等等都先行一一黜落,再对剩下的试卷进行初步审阅。初步审阅后把他们挑出的优等卷递送到周东平案前。而对于挑剩的试卷,又有两名师爷进行复查,以避免遣漏。
这些师爷和门人都有举人功名在身,只因屡试不中进士,又具有一定的才华,人品也为周东平认可的,才能被邀为师爷或门人。他们都是常年跟周东平谈论学问的人,无论是品行、学问以及喜好都互相熟悉,彼此接近。又因他们与自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利益一致,不会做出损害周东平利益的事来,故而周东平对他们做府试试卷初审的事很放心。
整理好内务,周东平便坐下来开始阅卷。
因阅卷量大,时间紧,他们这些人自打从做县令、每年组织一次县试时就练出了一套高效阅卷的本事,那就是先看第一题,如果第一题文笔通顺流畅,写出来的文章具有一定的水准,才会往下看第二题。如果第一题写得就不能入他的眼,那么这份试卷就直接黜落了。任你第二题写得如何天花乱坠,那也是没机会取中的。
但六七千份试卷,即便让师爷和门人初审过一遍,为了公平公正,仍有四成的试卷送到周东平的案头。周东平又是个认真而勤勉的,阅卷极为认真,直到三更鼓响,实在支撑不住,方在李一同的劝说下睡了一会儿,天亮起床后继续阅卷。
紧张地三日阅卷后,周东平终于把甲乙两等试卷挑选了出来。
县试录取的人数,小县五十名,大县一百名,可根据当年参加考试的人数做适当的调整,但浮动不大。而府试的录取人数是没有固定名额的,基本上是院试录取人数的两倍。如果院试时要录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