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唐农圣 > 第696章 玉米面和红薯粉

第696章 玉米面和红薯粉(3 / 6)

的这道政令下达了之后,可能会呈爆发式增长。

七月中旬,岭南道这边选定好了位置的几处围屋都建设的差不多了,孙享福在巡视了一遍橡胶树和剑麻的苗物之后,便返回广州城,准备进行几样大田作物的最后收割和数据统计,橡胶树和剑麻与土豆红薯那些适应性较强的作物不同,它们生长周期比较缓慢,出了问题,浪费的时间成本较大,而且,孙享福本人,在后世也没有种过这些作物,幸好有几个玛雅人土著种过剑麻,结合他们的一些经验,两年半以后,应该能有不少收获。

而且,赵河这次不只是带回来了种子,收割好的剑麻叶和放出来的橡胶树液,都有不少,已经拿到长安,交给各个研究院研究了。

月初的时候孙小妹有信过来,垸田内,第一期,最后一季杂交水稻长势良好,上一季的产量,达到了十一石二,即1344斤,而这最后一季,如果能再度增加几十斤,应该能达到预期产量,如果能种出1400斤以上,那么当下的杂交水稻最高亩产,就算是与后世九十年代看齐了。

农作物高产,在除去虫害因素之外,还有两个方面主因,一是种子本身的进化,让不完美基因变的完美,这就是杂交稻种所追求的,这一点,在当下,有一些优势,那就是各地产出的原种野生稻种比较多。

第二点就是肥料保障作物各方面营养充足,这就跟人吃多了高热量食物会长胖一样,肥料,就是农作物的高热量食物。

在科技水平无法达到生产化工肥料,帮这些作物全方位的补足营养的时候,孙享福采用用的是多次追肥的办法,在作物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让它一直吃饱,两个胖子,生出来的崽,基本也是胖子,目前看来,效果还不错。

当然,他是不建议百姓们也用这样的方式,去提升产量,因为这样需要投入的人力,肥料成本太大了,只需要专业的人,有一个育种基地,帮百姓们培育出最好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