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做官,这就是没有把他们当外人看的表现,所以,别说那些年幼的子孙,就是像麴智盛这样的成年王子,也被新获封了高昌郡公的麴文泰留在了长安学习。
并且,有好多只是获封了县公,县候级别的国主,直接请求定居在长安,他们已经舍不得长安的荣华富贵了,在这边,不仅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生了病,还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很多小病,一刻药丸下去,就能见好,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太神奇了。
有这样的生活环境,没有野心,也成不了气候的他们,干嘛还要回去?
对于这样的奏请,李世民当然是同意了,并且给这些申请留下的人,都赐了宅子和一定数量的三等公民做仆役,让他们直接成为了长安城有房有仆有高薪的享乐阶级。
当然,也不是说他们完全没有用,有一些他们提供的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一些资料,以及身份上的压制,对于官府管理当地,也是有很多好处的。
说完了这些,李世民又在房玄龄的建议下,对于官员俸禄这一块的新规定,拍板决定了,简单的来说,就是大唐的官员又要加薪了,这一次的幅度,达到了三成,而且,以后,还会像工人们一样,有一个稳定增长的工龄工资,为朝廷服务的越久的官员,薪酬会相应的高一点,而且,将实习官员的生活补贴提升了一倍,达到了每月两贯钱,并且,将大量表现尚可的实习官员转正了。
贞观三年的科举,一下子就取中了五千人,此前由于人手紧缺,房玄龄转正了一批,差不多一千人,李世民这一次,更是直接转正了三千多人,剩余的几百人,要么是表太差,不适合当官,要么是有了其它的想法,不愿走仕途的。
还别说,工商科有些人,得到了各自实习的产业的东主的赏识,做到了中高层管理的,可未必愿意去朝廷做个**品的小官,他们轻松可以获得一等公民的身份,而且,薪酬比朝廷官员还高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