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荷闻言,脸上带着几分笑意答道,“陛下说,此正值大唐用人之际,让家父好好休息,养好身体,来日,还有大事相托。”
孙享福闻言,便知今日杜如晦这么客气,送了这许多礼物来了,再度笑道,“莱公德才兼备,合该为国重用,相信来年开春,便能重临朝堂了。”
“这还要感谢孙都督的救治之恩,昨日府上收到帖子之后,父亲就说,让我二人今日早些来,府上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可吩咐我兄弟来干,另,还要一封书信让在下带给您。”
说着,杜构从怀里将书信拿出,交到了孙享福手中,孙享福还没有拆信,便知道了杜如晦要说些什么,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来自家府上帮忙干活,那不是托他照看这两人么,像杜如晦这样目光长远的人,又岂能看不出,他孙享福未来在大唐朝廷的地位呢!所以,孙享福的关系户里面,以后只怕要加上杜家了。
当然,信里面除了让孙享福把杜荷收为农门弟子,把杜构调到自己手下为官之外,还给孙享福提了很多关于战略物资筹备的建议,如果不是杜如晦生病,这个大唐总军需官的担子,是落不到孙享福手上来的。
他已经预见到了,只要孙享福妥当的完成了这次大战后勤方面的任务,那么,国公之位是跑不掉的,可别看郡公晋升国公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级是最难跨越过去的,大唐现在的郡公县公,足有上百人,而国公只有二十来个,而中枢的顶级官员,必是国公。
爵位到了国公这一级,性质就变了,即便做了什么错事,只要不造反,皇帝也就是贬贬官,小惩了事,就是犯了必死之罪,一般也不会祸及家人,历史上的裴寂,侯君集等,就是例子。
此前杜如晦就建议孙享福该征调百姓手中物资的时候就征调,不要担心百姓有过多的怨言,这也是一种比较长远的考虑,以杜如晦生病离朝时的情形来看,那种打算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