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玉杂质较多,外表看不出来,所以磨头才会磕到杂质带裂了玉。
如果换成其他人,在自己不擅长玉雕的情况下,第一反应是,这玉不行。
但是陆子安不这么觉得。
琢玉是发自内心和玉石的对话。
玉雕一定是“玉”在前,“雕”在后,以体现玉的天然大美为主。
每一块原料都有可取之处,就看雕琢的人如何读懂,如何创意,如何琢磨。
《考工记》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然后可以为良。”
换而言之。
这是他自己的错,是他技艺不行,跟玉没有关系。
他关掉软轴机,慢慢地展开左手。
好在玉裂开的地方并不大,他迟疑了一下,微微倾了下手,将那块小的抖在了桌面。
原本巴掌大的玉,此时还剩了一大半,却露出了一道狰狞的伤痕,里面是带有杂质的并不纯粹的白玉。
白中透着深深浅浅的绿意。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让人痛心的是,因为陆子安之前的贸然下刀,导致有几处出现了浅浅的裂纹。
陆子安沉吟片刻,慢慢地将这块玉仔细研究了片刻。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里,他抿紧唇,握着软轴机,换了一个小磨头。
然后他转了转手腕,试了试力道,心里有一定的把握后再次缓缓靠近玉料。
玉和木不一样。
他的木雕之所以能够达到如今的地步,是因为他在一步步的研究之中,逐渐领悟到了木的真谛。
生命。
木是有生命的,它会呼吸,它的纹理,它的形态,在它成长的过程中一步步成型。
他掌握了其中的规律之后,只需要将其真正的美感展现出来即可。
而玉不是,玉给人的惊喜像是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