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通常在五十到一百万之间。西部部分县人口或许会少一些,但在核心经济圈之外的县城,无一例外地出现大量劳动力外流的现象……造成县域内消费指数低下,经济停顿不前。那绝非长久之计。”
“中国经济目前正面临一个大变局,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日益提高,劳动力成本已经成为部分产业主要成本,运输成本随着我国交通条件越来越好占总成本比例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落户在一些县城。另外,农业企业落户到以农业经济为主县也更适合经济规律。”
“另外,西部有大量与东部地区迥异的人文自然景观。旅游业,是环境友好型产业……我们在考虑打造西部核心经济圈的同时,也应当考虑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这位经济学家这番话的核心是指:中国产能过剩,是因为忽略了广大地区的乡镇经济的发展。
同时指出中国不是缺乏生产者,而是缺乏消费者。而中国人口众多的优势,很大一部分的消费潜力没有被激活。其中的关键,是潜力一直没能变成能力。
“可支配收入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家庭消费能力关键因素。而经济比较落后的县大部分人可支配收入都只达到温饱水平。何时让他们达到小康水平,就何时能激活他们的消费潜力。但是仅仅靠各县政府和当地百姓的努力,是不可能让他们的生活达到的小康水平。他们需要外部的帮助。我们也应该打破之前打造集中型产业圈的惯性思维,在西部营造一个泛经济圈……将最大范围的地域划入这个经济圈,在创造经济收益的同时造福尽可能多百姓!”
这位年轻经济学家的演讲结束后,会场一片掌声。
唐浩泽不得不说这位经济学家的观点虽不新颖,但也捉到了核心问题。
现在国内的核心经济圈,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形成了基础,甚至是在解放前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