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了这些事,尹治平一面等着山东方面安排的全真弟子南下来临安,一面也开始甄选临安城中及城外就近区域可供选择并入的道观,先提前做好准备。
另外,他隔三岔五地又接连做了两场斋醮仪式,以扩大自己及全真教的影响,先行发展信众。他于襄阳城下十万蒙古大军中阵斩了忽必烈,人还未至临安,名声就已先行传到。到得临安后,又被皇帝封赏赐号,更增声名。所以他要发展信众,却是很有基础。
万寿观虽是大宋的皇家宫观,却也不忌百姓祭拜进献香火。就像北宋时期,当时汴梁开封府的大相国寺,也曾被立为皇家寺庙,却也不忌百姓上香。除了皇帝或宗室高官上香要特意清场外,平ri都是人来人往,香客如织。寺外摊市繁荣,也是汴梁的一处繁华所在。
万寿观在此之前一直十分冷清,并非是不接受普通百姓的上香,而是之前的几任观主都不怎么作为,也并不用心经营。此处是皇家宫观,观中道士都有朝廷所发的薪俸,而每逢皇帝太后妃嫔或宗室亲贵前来上香,皆有赏赐,所以观中道士也不怎么惦记那些普通民众的些许香火钱。
所以,万寿观此前所接待的香客基本都是皇家之人以及一些官员大臣及其亲眷之类,极少有普通民众。而因万寿观是皇家宫观,百姓也心有敬畏,不敢轻易入内,再加上观中也不宣传,所以渐渐便成了不接待普通百姓上香。
尹治平在知道了万寿观是同样可以接待普通百姓上香后,自是一改前弊。为求保险,他事前还特地请得了理宗皇帝的准许。在连做几次斋醮道场的同时,他也命观中弟子向前来观看斋醮的百姓大力宣扬万寿观开始接受普通百姓的上香祈福等事。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寺庙道观之类也是一样,不在于其规模大小,而在于是否有德高望重声名远扬的高僧大德或仙师真人坐镇住持。
万寿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