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军互相调换。除开亲军护卫的圈子之外,人来马去亦是颇为混乱。
这时马蹄声往近前急响,又有一名腰插令旗的传令兵策马急驰而至。忽必烈身前的亲兵卫队眼见是传令兵而来,自不相拦,还为他策马让开道路。
通常传令兵远远就已把腰间的令旗取在手中,高举扬手招展,好让前面军到看到令旗,为他放行。但这名传令兵却是不同,奔到近前来,令旗仍还是插在腰间。好在令旗旗sè鲜艳,而箭术上佳者眼力亦好,忽必烈的亲兵中自不乏此等好手,远远便也瞧得清楚。虽然不少亲兵心下多少有点儿奇怪他不依常例,却也不疑有他,只当这名传令兵跑得急,一时忘了抽腰间的令旗了。
这名传令兵面sè微黑,长着一部微带卷曲的虬髯,乱糟糟的遮了大半个脸,也看不清面目,只是一双眼却显得分外清明,而且双眉修长,细看下能看出显得颇是英挺俊朗。若非蓄了这一部虬髯显得形象有些猛恶,刮了胡须说不定倒也显得眉清目秀,像是个南人儒士了。
不过周围亲兵也只是对他匆匆一瞥,其面目看也未必看得仔细,倒也没生这许多心思。
十数万大军行军打仗,忽必烈身边光是传令兵便常聚有上百,随时听候他差遣传令,再加上还有下面各支军队的传令兵,总共加起来恐怕直有上千。忽必烈身边些亲兵虽常贴身护卫在忽必烈左右,却也不能识得大军中所有的传令兵。这名传令兵便是面生,他们也没什么多疑处。
“报大帅!”传令兵从忽必烈的亲兵队让开的道路中驱马急驰向忽必烈身前,远远便以蒙古语大声喊道。
他策马奔至忽必烈马前丈许,忙勒马急停。即便传令兵紧急传令,有着非常重大要紧的军情,也不得接近到忽必烈身前丈许内,否则便视之为刺客对待。
忽必烈身边的亲兵将领与十数亲名,还有潇湘子尹克西这四个高手,身负忽必烈的个人安危要任,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