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纨绔弃少 > 第七百二十七章 消失的历史 1

第七百二十七章 消失的历史 1(3 / 5)

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的规模均极为庞大,劳动举国的人口进行兴修,这些都是他的暴君之举,虽然诸如万里长城对华夏后代大利,但还是被后人说成为了权利可以不择手段。

而在那些没有名字的野史中,秦始皇却被刻画成了一位勤政爱民的圣君,对比之下几乎是两个不同的人。

按照正常的情况,那些连名字都没有野史应该是胡编乱造出来的,可是在这些野史上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所描述的秦始皇都是早期的秦始皇。

于是我们做了一个假设,假设这些野史上面说的都是真的,从而在这些书里面推算出当时他们撰写时秦始皇的年岁,结果算出这些野史的编撰时间是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前。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在正史上有秦始皇巡游求仙一说,说是从齐燕来的儒生方士们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岛,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不死之药”,服后便可“长生不老”。始皇听了都很动心,幻想成为“长生不老”的神仙。所以便派他们去寻药,可是后来却发现这些人都是骗他的,结果一怒之下出现了焚书坑儒的事件。

在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当时下令杀的是“皆诵法孔子”的人,也就等于是天下儒生。可在史记中的记载,秦始皇杀的不是儒生而是术士。

如果秦始皇杀的是“皆诵法孔子”的人就容易理解了,毕竟他是帝王,从古至今第一位始皇帝,在知道自己被骗的情况下,一怒杀尽诵法孔子的人很符合正史中描述的为了权利不择手段的个性。但如果是杀的是术士呢?”

听完了蓝紫琼的讲述,孙行陷入了短暂的沉思当中,如果秦始皇杀得只是术士,那野史中的说法就很有可能会成立了。

这些术士欺君,犯了欺君之罪,杀了是必然的,而秦始皇没有因此迁怒与所有儒生,这就是仁政。

可如果真的是这样,又太奇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