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总会过去,人类必然重生。《2012》是导演罗兰继拍摄《独立日》《后天》之后再次执导的类似题材,人类面临困境,必须做出选择。”
“罗兰抛开以往人类面对灾难必须要团结一致、勇往直前的套路,选择更多的展露处末世来临时的众生相。”
“富人带狗上船,精英牺牲平民,领导竭力逃生,作为平民的主角杰克逊无疑是被导演选出来的幸运儿。”
“而在这其中,黄石公园前的那个癫狂者,藏区智慧平静的喇嘛,他们分别代表了人类面对末世最为极端的两种反应。”
“平静或者癫狂,死亡无可避免。”
“当然,除去这些细节探究,好莱坞绝不会让人失望的大片特效依旧是最硬的牌子。”
“总的来说,《2012》是一部合格的爆米花电影。如果假期旅游归来,如果工作难找状态,不妨去影院试试它。相信不会失望。”
夜深人静,康菲抿了一口温热的咖啡,审视着自己影评中的字句。
作为一个独立影评人,她一方面为杂志、报纸供稿,一方面也在积极拥抱网络浪潮,而这一篇影评就是她同时发表在围脖和个人网站上面的。
康菲撩了下长发,仔细修改了几句又皱着眉头通读了一遍——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她有着群体通病,总觉得自己还可以写的更好。
“呼。就这样吧。”康菲定稿,自语道,“应该行了。”
事实上,她辞职做独立影评撰稿人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对于自己写的东西能否养活自己还是有些忐忑的。
“那就发出去吧。”一个人在家,康菲养成了和自己说话的习惯,此刻挪动鼠标打算把养活自己的粮食发到网上。
可一瞬间,她忽然拍了拍脑门,赶紧又止住动作打开了文档,找了一处地方加了内容。
“作为这部戏的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