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与张郃兵分两路,甘宁追击,张郃攻城。
此时当涂早已人去楼空,只留下几百羸弱残卒。张郃率八百大戟士攻城,简直是牛刀杀……蛙,轻易攻取。
甘宁所率的巴蜀悍卒与山越兵都是擅于长途疾行的军队,很快就追上曹军,双方且战且走,厮杀不休。直到马悍亲率三百将军卫队驰援,终于击溃曹军。
夏侯渊、曹丕率仅有的四百骑突围而逃。
陈到与甘宁同时突阵,杀到曹军大纛下,捉住了曹操——直到这时,大伙才发现,这哪是曹操,不过是一个穿着老曹的衣服,长得有点像曹操的家伙罢了。
这个时候,要是马悍还没明白过来,那智商就得充值了——曹操压根不在队伍里,而是在当日讨还曹洪尸首的使者队里。所以,那支使者队进入芍陂不是葬人,而是潜逃。
由于假曹操成功吸引了大军主力,这才使得夏侯渊与曹丕得以突围,成功逃往淝水。
此战虽未擒拿敌酋,却也大有收获,至少截住了曹操全部兵力。最后,被困的曹军另一员大将朱灵,率三千几近崩溃的曹卒,弃械请降。
至此,曹操在淮南的二万五千兵马,除逃走五百余人马之外,俱灰飞烟灭,曹操差点被打成光杆。
此战之后,马悍与郭嘉、荀攸、甘宁、陈到等人分析曹操、夏侯渊等能从包围圈脱逃的原因,都认为他们犯了个经验主义错误。以为曹操必定急于北上返谯,没想到曹操如此果断,舍近求远,不渡淮水,不过长江,反而南下。
现在,问题来了,曹操南下西向,他的目标是哪里?是贼心不死,觑机渡淮,还是干脆向西进入荆州?
郭嘉、荀攸、陈到都认为曹操会进入荆州,而甘宁则认为曹操会渡淮水。
最后马悍支持了大多数,理由很简单:曹操之所以舍近求远。不肯在当涂渡淮,不是他非要表现什么兵法谋略,而是因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