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巍巍不忘高叫叮嘱,道:“老四你撑船慢一点,不要让娃娃们颠簸了舟船,考科举是大事,万不可在路上有了疲乏。”
撑船的汉子哈哈大笑,面上却带着一股少有的凝重,大声回答道:“二爷爷放心,小舟稳着呐,都回吧,你们在再这样送下去,娃娃们哭也哭坏了……”
他说的没错,小舟上几个童子少年此时正哭的稀里哗啦,有个最小的娃娃约莫也就十岁年纪,隔着小河不断在呼喊娘亲娘亲。
但是,虽然不舍得离开母亲,虽然口中呜呜呜呜不断在哭,但是小娃并没有说一声我要回家,反而更加坚定了要去参加乡试的念头。
小舟两侧放着很多鱼干,这是江淮之地百姓用来果腹的粮食,鱼干缺少盐巴吃起来腥膻,然而童子少年们却感觉万分的珍惜。
这是村中宿老东奔西走,这是各家各户咬牙拼凑而来,他们没有银钱当做盘缠,这些鱼干就是赶赴考场唯一的资粮。
来吧,科举!
来吧,科举!
我们穷人什么都不怕,只要饿不死,就能向前冲,西府赵王赐下了机会,就算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小舟悠悠,不断泅渡,岸边相送的人影渐渐模糊,几个小童忽然拿出各自手抄的书本,对着日光大声朗读起来。
“日出东方,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出渊,鳞爪飞扬……壮哉我大唐少年郎,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这是西府赵王的劝学诗,写进了皇帝昭告天下的圣旨之中,殿下的劝学诗写的真好啊,原来我们穷人家的孩子也是壮哉少年郎。
白云悠悠,变幻苍狗,小舟在河流上不断前行,儿童们的读书声盖过了水声,远处天水相接之处,日光照在水面宛如鱼龙在舞,仿佛真想赵王诗句中写的那样,潜龙出渊,鳞爪飞扬。
壮哉我大唐少年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