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这儿,郝风楼的心情颇为烦躁,战事没有进展,而江西来的军情虽然顺风顺水,谅山军已围了南昌,只是那儿的明军抵抗也十分激烈,倒是浙江一线,进度非常快,这大大出乎了郝风楼的意料之外。
其实仔细一琢磨,倒也能够理解,谅山军对付浙江,是水路齐头并进,一路是自福建,虽只是区区数万人,可是这儿,毕竟不是朝廷重点防范的地方,另一路又有水师自舟山袭了宁波,予以牵制,而浙江那地方,民风其实并不保守,对于陈学的接受度,其实并不低,这主要是因为浙江人与福建人差不多,那儿有许多地方多山,多山的地方,耕地是不成的,那得一家老小都饿死,因而许多人不得不走出乡中谋生,而谋生的手段最好的就莫过于经商了,因而浙人多商贾,虽然许多都是小打小闹,甚至有的不过是挑着担走街串户的货郎,可是风气却较为开放。
再加上那儿的土地最适合种桑,而种桑的目的则是产丝,这浙江的丝有许多都是供应谅山,从前用的是私船,运着这些丝,下海与谅山的工坊主们交易,后来开了海禁,谅山的需求量更大,以至于这里种桑成风,这也间接导致这里的许多人是谅山的下游产业,战事一起,许多人家的丝便难以打开销路了,不少人面临着破产的危险,这些人巴不得谅山军到来,弥补损失。
所以这里的抵抗并不激烈。
而事实上来说,除了京畿一带。谅山军进兵最大的困境,其实并非来自于官军。这些官军往往战力不强,且是客军。没有保家的愿望,一旦谅山军强攻,用不了多久就不免崩溃。反而最犀利的,而是地方上组织起来的民勇,这些人都是本地人,由一些士绅人家组织起来,熟悉地理能给谅山军带来不少的麻烦。
浙江没有士绅组织人力顽抗的土壤,而至于各卫的官军,几乎不堪一击。因而在数万谅山军的攻势之下,这里的抵抗很快土崩瓦解。
倒是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