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将血 > 第七百一十二章开端(二)

第七百一十二章开端(二)(4 / 7)

杀伤力更非横刀可以比拟,尤其是劈砍之时,多数时候不会出现卡在敌手〖体〗内,拔不出来的情形,所以劈砍之下,往往能拖出一道很长的伤口出来类似于胡人的弯刀。

好处多多,却也并非没有缺点,也许是工艺并不很成熟的缘故,这种刀要比横刀短上一些,但重量上却比横刀要重对于井刀搏杀的步卒来说,这种兵器优点巨大,但缺点也同样不小。

但若换在骑兵身上,这点缺点是完全可以忍受的,凭借着马力,挥舞战刀的时候就要少上许多所以在后来,工匠们却是又将骑兵用的这种刀具加宽加厚,最终定型下来的时候赵石瞧了瞧,简直就是放大型的〖日〗本武士刀。

最后就是命名了赵石肚子里墨水少的很,但匠作科的几个教授感其看重,却非要他来给这种类似于砍刀的杀人利器起个名字,赵石想了几天,最终给其定名为“风刀”步卒手里拿的是小风刀,骑兵手里拿的则是大风刀,浅显易懂,却也很是威风,由此便算定了下来,几个教授则欢欢喜喜的去工部报功了,并将工艺封存于工部密处,这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也不必细说。

赵石还是谨慎的多,几经实验,最后确定,这种刀比之〖日〗本人用几百年的时间琢磨出来的武士刀式样上虽然差不多,但质量上显然要差上一些,但具之于横刀还是要有优势的多,让他微微有些奇怪的是,这种刀其实并不难设计,但大秦征战这许多年,在这种基础兵器上的改进却是停步不前,也不知是为了哪般?

略想了想,估计一个是恋旧情绪过于浓厚,再有就是工匠的地位太低的缘故了,再有更不靠谱的猜想就是,大秦军旅向来强悍,打仗胜多败少,所以对于刀具什么的依赖就没那么多,比如拿蜀中来说,人家军中刀具式样就五花八门,他在蜀中的时候很是见识了些奇形怪状的刀具的,秦人不笨,但这么多年下来,却还用着唐时的刀枪,连律法都没怎么改,要说这个原因看上去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