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确定李任权一家老小已经出了潼关他去,叛逃敌国了。
之后内衙也渐渐有了消息,金国汉军中多了一个万户官儿,还娶了完颜氏宗女当儿媳,后履任南京副检点,很是引人注目,而其名正是李任权,不过那已经是一年多之后的事情了。
不过在咸宁一年底上,能查出来的却都奏了上去,主犯有了,但没人高兴看到这个,勾连敌国,刺杀军中重将,主犯还逃走无踪,这等结果谁能满意。
但人已经跑了,朝中的大人们面对皇帝陛下的怒火,却也只能砌词相劝,最终将李任权一族灭了九族,算算稍稍发泄了一下怒火,事后到是有些传闻,陛下盛怒之余,御口评断,此等无君无父,狼子野心之辈,幸亏了得胜伯早早识破其人面目,不然大秦日后岂不又多了任得敬云云。
不知真假,但也算是诛心之言,有的人也难免在心里嘀咕,这李任权本来好好的,若无得胜伯一力相逼,狗急跳墙,日后不定还是大秦栋梁呢,但这话也只敢在心里嘀咕罢了,却无一人那么没脑子说出来的。
一场风波,有些虎头蛇尾的结束了,除了那许多人命之外,却也只为百姓多了些谈资而已,其中还有多少隐情,别说百姓不知道,便是追查此案的刑部之人,也不愿再深挖下去了。
为什么?只因明白人都清楚,以那李任权一个被贬成庶民之人,想要布局刺杀大将军赵石,到也勉强能说的过去,但要说勾连金国,他有没有那个胆子到在其次,只是怎么和金国勾连到一起的,就值得推敲了,中间什么人穿针引线,又是什么人出谋划策,中间又有什么人出了力,还真不好说,不过恐怕从与后周互市开始,那些往来于边塞的商人就靠不住的很了。
如果万一再追查到潼关守将的身上,那才真叫麻烦,归根结底,这不是能明查的事情,一旦追究过了头儿,潼关人人自危,军心震动不说,得了便宜的可绝非是大秦自己,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