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之下,根本没有逞英雄的余地,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不过正碰上杨感身故,京中一片纷乱,这事虽然不小,但还是受了不小的波及,不过也是刑部的人感觉此事过于出乎意料,唯恐弄错了,又拖延了些时日也是有的,于是腊月间,才奏了上去。
也不能怪刑部太过谨慎,其中关节也确是让人难以判断真假,只因先是刺客陆续招供出了自己的来历,却是听得刑部一干人等目瞪口呆,这竟然都是些周人。
若说是哪家权贵的门下,或是蜀人,再不就是拜火神教余孽,等等等等,这都不足以让人震惊,因为审讯之人早有这个心理准备,但。周人?这个可真是做梦也没想到过的。
听这些人说的有鼻子有眼,怎么
借着秦周两国互市,买通了秦人商队,如此混进了潼关,又如何捻转来了长安,等等,各处细节也很是禁得住推敲的,真不像是在说假话。
不过刑部的人即便心存狐疑,却哪里肯信?秦周两国交好才几年?就算是两国互不往来的时候,也没听说过周人来刺杀大秦官佐的事情发生过,如今两国交好,就更不可能生出此等事端来了,不然的话,周人疯了不成?
再有,说是其他人还则罢了,得胜伯和周人还能有什么瓜葛?让周人不远万里而来,处心积虑,只为刺杀一个如今身居闲职的大将军?
不论古今,审案的基础都差不多,总要有个作案动机,没有作案动机,说破大天来,旁人也是不信,何况审讯的又都是些刑部审案的老手?那就更不会相信这等无稽之谈了。
于是,接着审,在刑部大牢里,铁嘴钢牙也得给你撬开,何况是血肉之躯?
终于,又有人熬不住了,招供出点隐情来,说是他们也只得了上官差遣,真的不知其中到底有何缘故,当然,也没忘了说自己的身份,后周行人司坐探。
不信,再审,行人司到是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