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不管是那些村老,还是旁边出主意的,都没忘了现在巩义县赵氏一族是地地道道的外戚,这种几乎和皇帝改元差不多的行为的大动作,还是知会了主支的,那边听到这个消息,对于这种几乎等同于自立门户的举动却是不怒反喜,赵家老爷子没露面,却是派来了家中辈分极高的一位族老,算是作个见证。
有了新祠堂,有了新族谱,还得了主支的明许,那些村老们的底气就更足了,于是乎,将赵家庄中心的地方划了出来,也不再大兴土木,便以原来赵石一家旧居为底,修缮营造,建起了巩义赵氏一族的第一座祖屋。
是的,也许在后世人眼中,这些都是些无用功,毕竟土地都是国家的,在哪里建房子,使用权是你的,但土地还是国家的不是?什么祖屋不祖屋的,国家一有需要,或是过了使用年限,到时候都得给拆了。
但在这个时代的人眼中,意义却是大不相同,只有有了以上实际的,或是象征意义的东西,巩义赵氏才能名正言顺的称之为一族,之后不论家中有多少儿女,外方又有多少子弟,干的是什么营生,但只要说起来,你就都得自称,巩义赵家谁谁谁,即便是外面开枝散叶,自立门墙,也都是巩义赵氏一族的支脉,见了主支之人,都要矮上几分。
而历史上,许多赫赫有名的门阀世家就是这么来了,这个一个家族凝聚力的象征,就拿以前做比较来说,赵家村虽也是聚族而居,但却断然算不得是一族,因为除了官府没有记录,根本不予承认之外,还缺少这样那样的基石,所以外间子弟,被问起来历的时候,最多最多说一句,原籍巩义县赵家村罢了,而非是理直气壮的来一句巩义赵家。
而这也只是立下了根基,还枝叶全无,想要成为真正的豪门世家,一代两代恐怕不够,却要赵家子弟勤勤奋奋的努力个三四代,中间出上一些人才,这样才能渐渐成型。
当然,现在也只是在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