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的基本设计,就是同级别的炮火,必须是能够毁灭同级别的目标。
具体来说,就是驱逐舰的武器,能够消灭驱逐舰。
巡洋舰的武器,能够消灭巡洋舰。
战列舰的武器,自然是能够消灭战列舰了。
“充能完成15%……”
“充能完成30%……”
足足长达380公里的轨道开始充能。
质子炮对能量的消耗非常大。对核聚变发动机的功率非常高。
从理论上来说,轨道里面充斥的能量越是强大,最后发射出去的质子光束,威力就越大。如果是能够充能90%以上,质子炮的威力,还是非常可怕的。然而,在真正的战斗中,往往很少有能够充满90%能量的时候。绝大部分的时候,能量都是充斥到70%左右,就要开炮了。
为什么?
时机不等人啊!
如果是战斗激烈的话,可没有时间给你充能。
所以,基本上,驱逐舰发射出去的第一道质子光束,都是威力最大的。之后的都有可能被削弱了。
“充能完成45%……”
“充能完成60%……”
随着能量的逐渐盈满,充能的速度越来越慢。
这就是涉及到边际效应了。前面的70%充能,可能只需要五分钟时间。但是后面的30%,却有可能需要五个小时。
显然,没有哪一艘战舰,可以静等五个小时的时间。
“充能完成65%……”
“充能完成70%……”
果然,从70%开始,充能速度骤降。
同样是五分钟的时间,才充斥了不到3%的能量。显然,这是边际效应开始了。
“王总工,开炮吗?”
“锁定目标。暂时不要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