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貌都不一样了。若往外面一站,谁会相信她以前只是目不识丁的农妇。
李于氏也拉着孙女朵朵认真学。她心中也有了小小的盼头:云夕待朵朵很好,有云夕这个县主表姐,日后朵朵说不定也能寻一份四角俱全的亲事。她不求孙女未来夫家多富贵,能够待朵朵好,衣食无忧就可以了。
她用颇为感慨的语气对云深道:“我那哥哥收养你娘的时候,哪里想到青然的女儿也会有这么出息的一天。只可惜你娘和你外公命薄,没福气看到。”
云夕呆了呆,她娘是被收养的!?她完全不知道啊。她继承了原身的记忆,所以对于于秀才有点印象。于秀才十分疼爱于青然这个女儿,卖了不少的字画,给她凑了一套的银首饰,让她体体面面出嫁。他还为了杜一鸣这个女婿,将自己的书和笔墨都赠送给他,认真辅导他念书。
杜一鸣当时能那么早考上秀才,一方面是他的确是读书料子,另一方面也离开不了于秀才这个老丈人的帮助。
回想起那对她外孙女也十分疼爱的外公,云夕不觉有些唏嘘。说起来,于秀才也是个好人啊,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却养的和亲生一样。
她问道:“我娘知道这件事吗?”
李于氏摇摇头,“我那哥哥哪里会让人知道这件事。他当时只说妻子在自己的老家生了孩子,结果难产死了。”
也是因为两个当事人都去世多年了,李于氏才会告诉云夕这件陈年旧事,不然估计会把这个秘密带到地底下,“不过你娘应该也是好人家的女儿。当时裹着她的那襁褓,一看就是好料子,那襁褓我后来带走了。啊,我翻出来给你看看,我记得因为料子很好的缘故,我一直都留着呢。”
李于氏一时起了谈兴,立刻回屋子翻找了起来。
一刻钟后才找出那襁褓,云夕摸了摸,襁褓是大红底绣着鲤鱼的锦缎,最里面还绣着青然两个字。想来她那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