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黄金耳 > 第288章70亿的展览?(月票加更)

第288章70亿的展览?(月票加更)(2 / 4)

门槛很高,毕竟要牵涉文物展示。但美术馆要求不太严格,因为大部分都是近现代艺术品,甚至都是现代艺术品,历史价值不高,所以很多人利用这个空子,建立美术馆。

“国内美术馆的建设模式先盖房,再想着如何办展,与西方美术馆先有藏品再有场馆的理念完全不同。让很多投资经营者始料不及的是,硬件的投入是有限的,建成之后,美术馆的运营和发展才是真正烧钱!”

“一种是结合自己的藏品,通过专业人员的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所做的展览,比如说最近几年正在兴起的文献展和研究展,比如咱们天缘的特色展厅。另一种是依靠资金实力,向国内或国外同行,基金会引进的特展,比如贾科梅蒂回顾展、埃利亚松的“无相万象”展,或是刘一谦那种大资金运作。”

“最后一种就是结合美术馆的定位和发展方向,邀请策展人量身定制的品牌性展览,比如说双年展、三年展等等。或是学术主题展,这类展览具有一定的问题针对性,对当下艺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现象作了学术性思考和总结的展览。”

“特展是一种成本投入高、程序复杂、对承办场馆专业要求特别高的一种展览,目前全国很多美术馆其实并不具备这些硬件或软件的条件。今天那个所谓北京某私人美术馆举办这种低品质的大师特展,也是出于商业方面的考虑。”

“高品质就意味着高投入,不想高投入,却想获得高回报,只能靠商业营销、华而不实的宣传攻势、或者名人站台背书。当然还要有资金实力的保障,包括馆长本人的长袖善舞。”

吴天缘没想到王建森对博物馆运营有如此见地?不愧是大商人,触类旁通,感叹道:“2015年苏州博物馆曾经主办了“十洲高会——吴门画派之仇英特展”,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其实此次仇英特展,苏博本身自己没有一幅藏品,31件展品全部来自海内外12家文博机构的大力支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