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的工地上。
苏伊士运河,总长一百九十公里。运河的通航,大大的缩短了东西方的航程。这条运河允许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南北双向水运,而不必绕过非洲南端的风暴角(好望角),大大节省了航程。从英国的伦敦港或法国的马赛港到印度的孟买港作一次航行,经苏伊士运河比绕好望角可分别缩短全航程的43%和56%。沙特阿拉伯吉达港和黑海康斯坦察港之间绕好望角的距离是11771英里,而经苏伊士运河的距离仅1698英里,节约86%的距离。
远在埃及第十二王朝,法老辛努塞尔特三世为了通过陆行平底船进行直接贸易,下令挖掘了一条“东西方向”的运河,连接红海与尼罗河。一些证据显示这条运河的存在至少持续到公元前13世纪的拉美西斯二世时期,随后运河被荒废。
苏伊士运河在公元前250年左右被托勒密二世重新获得。在随后的一千年中被连续改进、摧毁和重建,直到最终于公元8世纪为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曼苏尔废弃。
18世纪末拿破仑.波拿巴占领埃及时计划建立运河连接地中海与红海。不过由于法国人的错误勘定结果计算出红海的海平面比地中海要高,也就意味着建立无船闸的运河是不可能的,随后拿破仑放弃计划,并在和英国势力的对抗中离开埃及。
直到中华帝国皇帝在访问欧洲的时候,提出修建苏伊士运河。这一观点,得到了法国和西班牙王国的积极响应。随后,英国人更是要加入进来,最终使得运河开发公司成立。在几个大国的影响下,运河才得以顺利建设。
1850年11月15日,中华帝国、英国、法国、西班牙王国和埃及的代表,齐聚苏伊士运河北端的塞得港,主持运河的通航仪式。
中华帝国的代表是帝国外交大臣魏源,英国的代表也是英国外交大臣格兰维尔伯爵,法国的代表是瓦莱夫斯基伯爵,西班牙王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