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文的能力极强,在镜头的把控和画面的呈现上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平。
按照分镜头剧本的设定,无间道的开头用最精简的镜头交待了故事背景——黑道和警方互相安插卧底。
陈如泉饰演的韩琛哥在佛堂潇洒地向一众小弟讲话,在镜头中,突出了年轻时的刘建明,在不断地讲话中,在陈如泉和刘建明中间的切换,自然切入刘建明进入警校学习的镜头,而且在切镜头的时候。
而陈永仁也在黄志诚的安排下离开了警校,在拍摄中更是运用了经典的对比镜头,在陈永仁被警校开除中,略显静止地对比两人的态度,配合台词,更让人对这改变两人人生开始的一刻印象深刻。
在这里,杨木文用的是交叉蒙太奇的方式来表现两人不同的成长道路。
到开始正式叙事之前,也就是讲两个主人公年轻事件,完全可以说是用镜头讲故事,把各种陈永仁作为古惑仔打架和刘建明作为警察在警校训练的镜头快速的转换,以表现两人的成长过程。
这一段紧凑而流畅,在这紧凑的镜头中还花了时间专门为以后故事作铺垫,对反光镜下刘建明是为之后故事中撞死MARY姐做铺垫,陈永仁的手指点墙特写则是为之后陈永仁卧底用摩斯密码报信作铺垫,镜头转换虽快但没有无用的内容,可谓短而精彩。
可以说,全片基本没有废镜头,很多一闪而过的小细节都含有深意。
从韩琛在寺庙里开始,到定格在刘建明敬礼的画面,时间不过4分多钟,但是陈永仁如何走上卧底道路,刘建明如何在警察内部步步高升都说得清清楚楚。
这一段信息量其实挺大的,如果换成是一般导演来导,可能会变成爵迹那种——所有故事设定全靠人物你一言我一语blabla的蠢逼对白说出来的样子,这就很low,不高明。
但杨木文却可以用紧凑而精彩的片段给阐述清楚,这便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