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木质轨道的时候。洪涛半认真半开玩笑的和他聊起了铁轨的事情。按照他的说法,如果能把硬木轨道变成钢制的,那就不用隔一段时间就去更换木制轨道了,钢轨可以用很久,而且阻力还小很多。至于说钢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洪涛不清楚,他没见过。但他知道另一种差不多形状、也可以代替轻型铁轨的型材是如何弄出来的,那就是工字钢。
他当年大学实习的时候,在首钢的轧钢车间待过,而且就是型材车间,专门跟着师傅学习过如何对辊轧完的工字钢做热处理。辊轧设备洪涛没地方弄去,那玩意也不是十三世纪能搞出来的东西。不过洪涛有个土办法来解决,就是靠锻锤来加工预热好的钢锭,相当于初步辊轧成型钢坯,然后再放入模具中一小段一小段的锻打。最终就能获得所需的钢制型材。
不过说起钢轨的时候,金河湾还没有平炉钢,洪涛过完了嘴瘾也就把这件事儿扔在了脑后了。虽然齐祖已经把他说的东西都记下来了,之后还问过几次工字钢的规格问题,但自己却一直没当回事儿。就算齐祖能把工字钢弄出来,火车头呢?光靠人力推着矿车走,钢轨和木轨的区别真不太大,甚至木轨还更经济更有效。
因为木材加工在这个时代相对要容易的多,玩钢轨倒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把一块硬度合适的钢锭,经过几十次预热、锻打变成一截钢轨。光这个料钱就够买回来一大船好硬木的了。
但是现在洪涛突然想起这件事儿了,如果齐祖研究过这个技术,确实也成功了,那自己就有可能获得更大型号的工字钢。假如这些工字钢硬度、韧性都合适。再加上很好的热处理,一截一截的铆接起来,这不就是一根跨时代的钢制龙骨嘛!有了强度足够的龙骨,自己的新旗舰就能建造得更长、更细。就算船身重量无法减下来,依靠合适的船型,照样能让几千吨的大舰跑出几百吨巡洋舰的速度来!
“总理大人。您居然不知道矿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