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战死,而城下的讨虏军,也是每天数百人的伤亡,这般消耗,让城内外双方都承受不了,但各自咬牙坚持着。
就在这时,北方的蒙古草原传来一个消息,科尔沁旗和昭乌达盟的二位蒙古王爷和一位多罗贝勒率先在草原上四处游荡的步兵第七师的威逼下,向讨虏军投降了。
说起来,这个步兵第七师在师长陈天仕的率领下,竟然如同霍去病再世,将火炮等重型火器和辎重全部留在后方,而以轻装上阵深入科尔沁左翼前旗,四下掳掠蒙古马匹一万五千余匹,人人一杆新式火枪和牌刀,直接将自己原本的步兵变成了骑兵,准备的说应该是马步兵。
有了马匹代步,深入蒙古草原便易如反掌,而且,这万余讨虏军将士来去如风,不停袭击蒙古王公领地,让蒙古王爷深受损失,而且因为满清连年征战,蒙古草原上的精壮汉子都被抽调去当兵,不是战死,便是在边关服役,草原上根本就没多少壮年勇士,无奈之下,蒙古王爷此时早忘记了当初祖先与满清皇太极的盟约,生死存亡,哪里还顾得了那么多,自顾自地归顺中华帝国。
消息传到盛京,满清皇帝奕訢气得当初吐血,大骂蒙古人靠不住。也是,蒙古自大清立国以来,一直是满族最亲密的盟友,想不到如今连蒙古五旗也背弃了,虽然这五旗只是蒙古的小小一部分,但这也很能代表问题了。墙倒众人推,满清势弱,连最亲密的盟友都要背弃,最关键的是这还是科尔沁草原,这个满清历朝历代的皇后诞生之地,这让奕訢更是绝望。
这个消息极为致命。奕訢不由担心其他蒙古王爷和贝子、辅国将军们都会效仿。一旦蒙古兵投降讨虏军,反过来对付满清,奕訢担心自己连逃都没地方逃,只怕整个满旗人会有灭族的危险!
正在这时,吉林将军景淳进言,建议奕訢先移驾阿勒楚喀城,再迁都黑龙江城。景淳的说法是,黑龙江城远在北方,处在深山老林之间,等讨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