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淋头之余,也只好无可奈何的放弃了在第二天就发起攻城的计划,同时增派更多军队修补桥梁和重新搭建桥梁,军心士气也因此受到了一些影响。
隋军这方面也不轻松,战后统计,罗士信麾下一线精锐在激战中伤亡超过一百二十人,丘行恭麾下的主力战兵伤亡接近三百,损失绝不算小,同时就连桀骜不驯的罗士信也承认,窦军士卒的战斗力在他的预计之上,单兵战斗力绝不亚于当年太原战场上的李渊军主力士兵,如果不是敌人的战术错误,自行了离开了简陋工事的保护,自己未必有把握能杀败这次的敌人。
也正因为如此,陈丧良果断放弃了在汜水战场和窦建德再打几场拉锯战的打算,任由窦建德重新搭建桥梁,加紧准备守城战,同时又让丘行恭抓来的窦军俘虏携带书信返回窦军大营交给窦建德,以书信嘲笑窦建德军的汜水之败,借以激怒挑衅,引诱窦建德发起强攻。而窦建德见信后也果然大怒,催促加紧架桥之余,也再次发誓破城之后一定要把陈丧良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大战的乌云笼罩到了虎牢关的上空,从种种迹象判断,窦军即将向虎牢关发起大规模进攻已成定局,同时洛口仓一方也肯定会出兵给窦建德帮忙,东征隋军必须面临两线作战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向独裁独断的陈丧良也不得不召开军事会议,与麾下众文武一起商议迎战策略。
讨论中,大部分的隋军文武都认为应该把主要力量用于东面,拿出六成以上的力量抵御窦建德进攻,剩下力量则用来应对洛口仓郑军。惟有王伏宝和殷开山极力主张先郑后夏,先拿出大部分力量优先干掉王玄应,然后再掉头集中全力迎战窦建德,罗士信和郭峰等将也赞同这个提议——可惜也说不出什么象样的理由。
殷开山主张先郑后夏的理由是田忌赛马的道理,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道:“以三四成的力量迎击窦建德主力,此举虽然冒险,但我们同样有很大把握,